乳胶百科  >  材料分类体系  

乳胶材料的分类

乳胶的材料属性与回收分类依据等

一、乳胶的材料属性与回收分类依据

乳胶是由聚合物微粒分散在水中形成的胶体体系,根据来源可分为两类:

1. 天然乳胶:从橡胶树(如三叶橡胶树)中提取,主要成分为聚异戊二烯,属于生物基高分子材料。其回收后被归类为有机高分子废弃物,需通过脱硫、裂解等工艺再生。

2. 合成乳胶:如丁苯乳胶(SBR)、氯丁乳胶(CR)等,由石油衍生物合成,属于合成橡胶废弃物。回收时需按化学结构进一步细分,例如美国材料试验协会(ASTM)标准将合成乳胶归入D5644-18类别。

根据欧盟《废弃物框架指令》(2008/98/EC),乳胶制品回收需符合“弹性体材料”分类,其代码为“16 01 03”(橡胶废弃物)。

二、乳胶回收的技术路径与行业现状

当前主流回收技术包括:

1. 物理再生:通过粉碎、筛分制成胶粉,用于跑道、地垫等低端产品,回收率约30%-40%(数据来源:国际橡胶研究组织,IRSG 2022)。

2. 化学再生:高温裂解提取碳黑或燃料油,但能耗较高,仅占全球处理量的15%。

3. 生物降解:针对天然乳胶,利用微生物分解技术,尚处于实验阶段,工业化应用不足5%。

全球乳胶回收率不足50%,主要因技术瓶颈(如脱硫成本高)及分类体系不完善。例如,中国2021年废旧橡胶综合利用率仅65%,其中乳胶占比不足20%(数据来源:《中国橡胶工业年鉴》)。

三、乳胶回收的环保价值与挑战

1. 减排贡献:每吨再生乳胶可减少3.2吨二氧化碳排放(世界银行气候行动报告,2021)。

2. 污染风险:合成乳胶中的稳定剂(如硫化物)可能渗入土壤,需严格管控。未来趋势是开发无硫交联技术,提升回收材料纯度。

(注:全文数据均来自国际专业机构,未涉及品牌或商业推广信息。)